热线电话:
400-123-4567行业新闻开云全站比亚迪“油电同速”宣言冲击的不止是蔚来补能生态终局未至开云kaiyun全站app手机下载
2025年3月17日,比亚迪在深圳召开“超级e平台技术发布会”,以一场“兆瓦闪充 油电同速”为主题的发布活动,向全球展示了其新一代补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——充电功率达1兆瓦(1000kW)、电压1000V、电流1000A的“兆瓦闪充”技术。
这项技术将电动车充电效率推至新高度,实测汉L车型充电5分钟即可补充407公里续航,平均每秒充电2公里,几乎与燃油车加油速度相当。
比亚迪这一重要技术发布之后,蔚来的命运颇受关注,一些观点认为,充电速度这么快,换电怎么还能有未来。
有意思的是,同日晚间,蔚来与宁德时代在福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宣布将共建全球最大换电网络,并推进25亿元资本合作。
这一举措俨然是对外界质疑的回应。而两大事件同日发生,也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补能技术路线加速分化的行业图景。
其核心技术在于全域千伏高压架构(1000V)与10C高倍率电池的结合,通过自研碳化硅功率芯片和全液冷充电终端系统,将充电电流提升至1000A,同时解决高功率充电下的散热与安全性问题。
电池技术的革新尤为关键,“闪充电池”通过优化电极材料和离子通道,将电池内阻降低50%开云kaiyun全站app手机下载,并搭载智能温控系统,可在-30℃至60℃环境下精准调节电池温度,从而支撑超快充的稳定性。
配套的“光储充一体化”方案则通过储能站缓冲电网负荷。例如,深圳试点项目中储能站使超充站电力自给率超过60%,有效缓解了兆瓦级充电对电网的冲击。比亚迪计划2025年前建成4000座闪充站,并与中石化、中石油合作铺设网络,这一规模远超蔚来截至2024年底的2300座换电站。从效率与成本看,超充技术已对换电模式构成直接挑战。当充电时间逼近换电的3-5分钟水平时,用户可能更倾向于无需更换电池、兼容性更强的充电方案。
不过,尽管超充技术显著削弱了换电模式的效率优势,但从蔚来与宁德时代的合作来看,双方显然认为后者仍存在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。
业内有观点认为,换电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补能速度,更在于其构建的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。例如,蔚来通过换电站提供电池升级服务,用户无需更换整车即可体验新一代电池技术,这一模式有效提升了二手车保值率。
在营运车辆领域,如出租车和物流车,高频次补能需求对电池损耗极为敏感,宁德时代的“巧克力换电”通过标准化电池模块支持快速更换,而超充技术可能因高倍率充电加速电池老化开云全站,难以满足此类高强度场景。
此外,换电模式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性更强。以东北极寒地区为例,换电站通过恒温电池仓维持电池性能稳定,而超充效率在-20℃低温下可能下降至80%。这种场景化优势,也让换电模式在特定市场仍具竞争力。
两种技术路线的竞争,本质上是行业标准化进程的竞争。超充技术的推广依赖全行业高压平台的统一,但当前车企技术路线kW,蔚来仍采用400V平台。接口标准与充电协议的碎片化可能限制兆瓦闪充的兼容性,例如现有400V平台车辆无法直接适配1000V超充桩,需通过“智能升压”技术间接兼容,这增加了技术落地的复杂性。
反观换电模式,宁德时代正通过标准化电池模块,如20号、25号换电块,尝试打破车企壁垒。其多规格设计覆盖磷酸铁锂与三元电池,并适配商用车与乘用车场景,为跨品牌兼容提供可能性。
若电池标准化进程加速,换电模式可能形成更开放的生态体系,但超充技术可能因车企竞争陷入“各自为战”的僵局。
有人也从经济性上算了一笔账行业新闻,换电站的初始建设成本高,单个约300万元,但其日服务能力可达300辆车次,边际成本随规模扩大逐步降低;超充桩站的建设成本约为150万元,比换电站便宜了一半,但因充电时长限制,单桩日服务能力达不到300辆车次,规模化建设所需资金投入不会低于换电站。
不过,超充技术的下沉市场渗透力更强。比亚迪通过与中石化、中石油合作,可将闪充站快速铺向高速公路服务区和三四线城市,而换电站因电池储备与场地要求,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。即便蔚来今年开始布局“县县通”计划,但建造铺设难度仍高于充电桩。两种模式在区域布局上的差异,反映出其目标市场的分化。
值得注意的是,蔚来与宁德时代签约的内容中,有一条是“共同构建电池研发-换电服务-电池资产管理-梯次利用-材料回收的全生命周期闭环”。
通过闭环管理,电池从研发阶段即被纳入全生命周期规划。蔚来与宁德时代联合研发的长寿命电池,目标是在换电场景下实现电池使用12年后健康度仍保持80%以上,远超行业平均的8年质保期。
2025-2032年期间,约2000万辆新能源车电池的质保将到期,车主将面临不菲的更换成本。而蔚来与宁德时代提出的闭环管理尝试系统性解决“车电不同寿”问题。
目前,补能技术呈现出多元化共存格局。比亚迪与中石化合作打造“加油+超充”综合体,蔚来则在换电站内集成超充桩,显示两种技术路线的融合趋势。超充可能主导日常补能场景,而换电服务于长途出行或电池升级需求,两者互补性大于替代性。
但技术演进的终局仍取决于核心矛盾的解决。超充需突破电池寿命衰减和电网改造压力;换电则需加速标准化进程并降低生态壁垒。
比亚迪的“油电同速”宣言,不仅是一场技术革新,更预示着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单一产品竞争向生态体系竞争的升级。最终,市场选择将取决于哪种技术能更高效地整合产业链资源——是超充对现有能源网络的改造能力开云kaiyun全站app手机下载,还是换电对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重构。
扫一扫关开云全站公众帐号